北青网 - 权威媒体 白领门户
专访:《正阳门下》
专访:《正阳门下》

导演刘家成:拍戏过程是回忆成长经历。

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解放军借马:一张等了64年的欠条

2013/08/06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倪家宁

张兰庭向记者展示这张已有64年历史的借条 张兰庭向记者展示这张已有64年历史的借条(1 /2张)

  “1949年冬天的枪炮声打断了南岭脚下这片山沟的平静。为了运送伤员,部队从张兰庭家借走了一匹马。

  64年过去了,那张借马的欠条仍然静静地躺在老张家村一栋破败瓦房的角落里。如今的张兰庭已是78岁的老人,他小心翼翼地捧着那张被光阴染黄的老信纸,不知道有生之年能否将这张借条兑换,同时他也很想知道,那时写下这张借条的人到底是谁。”

  远近村庄唯一一匹马

  出南岭脚下的蓝山县一路向北,40里山路后翻过塘井岭、九里元两座大山,眼前出现的是发源于南岭的冷水河,这也是湘南地区十分难得的一小块平地。这片三面环山的平地边缘,是一个叫做“老张家”的小山村,这也是78岁的张兰庭一辈子都没有远离的家乡。

  1949年初冬,30公里外的宁远县已被解放,而东侧的嘉禾、临武两县,南侧的蓝山县却仍在国民党军队的控制下,这三个县成掎角之势,牢牢控制着湖南、广东、广西三省交界。这片面积不大的三角地带集中着南岭最险要的地形,海拔千米以上的九嶷山、华阴山和五岭山等高山均聚集在此。同时,已撤到台湾的国民党政府在此仍留有超过12000人的兵力。

  这一切,似乎都与当年14岁的张兰庭没有多大关系。托西面宁远县解放的“福”,张兰庭得以入读初小,不同于私塾四书五经的教育,初小除了教授汉语汉字外,还能学到数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张兰庭的父亲张土荣是远近闻名的医生,因为张土荣除了传统中医还懂得一些西医和外科的知识,以致方圆30里的各村都经常慕名请他出诊。张土荣的腿受过伤,背着药箱跋涉二三十里山路对于他来说早已成为巨大的困难,于是解放前两年,不算富裕的他以20石稻谷的价格换了一匹精壮的黑马,这也是方圆30里的村庄中唯一一匹马。买马之后,张家的积蓄已不够当年全家的口粮。张土荣对于马匹十分珍惜,如果不是急诊,很少骑马外出。

  解放军借马运伤员

  1949年农历十一月十三这天,天还没亮张土荣就徒步外出巡诊了。中午时分,饥肠辘辘的张兰庭放学回到家中,见到三位穿军装的陌生客人。

  关于解放军的宣传张兰庭早已听过,几天前,村里还能听见不远处传来连天的枪炮声,所以见到带着枪的三人他不害怕。此时家中只有母亲和妹妹在,三人表明来意,希望张土荣能够将家中的马匹借给部队以运送附近的伤员。

  张兰庭当即表示,不需要等父亲回来,由自己去把马牵来。张家老屋后百米左右是一片开阔的山坡,也是村里人放牧牛羊的地方,张家的马平时也拴在这里吃草。张兰庭将马牵到门前,连马鞭并马鞍一起交给了其中一名解放军战士。

  “三个人里面有两个人是背着步枪的,另外一个年纪稍大点的没有背步枪,而是武装带上佩着手枪,像是个军官。”张兰庭回忆,“然后佩手枪的这位军官说给我们留一张借条,马匹用完之后便即归还。”

  这名军官取出随身携带的笔墨和一张信纸,写下:“今借到张先生土荣家马壹匹此据”。随后在上面盖上了“湘南司令部”的条印,并注明落款为:“十一月十三日”。

  当天晚上天黑后,张土荣才回到家中,张兰庭告诉父亲解放军借走了家里的马,并将借条交给父亲。张土荣只说了句:“知道了,收好吧。”于是张兰庭将借条与家中分田后的地契、全家人的生辰八字等重要文书放在一起,用一块黑布包裹,存放进大衣柜的最里面。

  这张借条在大衣柜里一存就是50年。

  沉睡50年的借条

  就在张兰庭将借条藏入大衣柜后不久,湖南全境解放了。张土荣也结束了巡诊的生涯,被当地政府聘为新张家村村卫生所主任。1953年,刚刚成年的张兰庭也成为了附近石城村卫生所的医生。父子俩工资相同,每月9元,这在当时是一份令全村人艳羡的“高收入”工作。

  可这种“好日子”只持续了5年,随之而来的是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即便在卫生所当医生,张氏父子一家也是农业户口,为了完成生产队分配的“工分”任务,张氏父子不得不辞去卫生所的工作回家务农。

  紧随其后到来的是1959-1961年的“三年自然灾害”,张土荣夫妇也没能挺过这段时期。父母死后,全家只剩下张兰庭夫妇和未出嫁的妹妹,张兰庭一人支撑着全家生计,日子越过越穷。

  直到1999年,张兰庭偶然在一张旧报纸上看到,郴州一位市民一直保存着解放战争时期借给部队10石谷子的借条,最终被当地政府按照历年银行汇率折算兑换的消息。他猛然想起,那张借马的借条已在自家大衣柜里静静沉睡了50年。

  此时的张兰庭家境窘迫,老妻多年卧病,大儿子年近五旬仍是村里闻名的光棍,如果那张借条能够兑换,或许有钱去治妻子的病,或许全家人的生活能够得到一些改善。张兰庭从大衣柜深处翻出那个黑布包,黑布早已褪色,借条也已发黄,常年压在衣物下,信纸边缘的褶皱都紧紧粘在了一起。

  不过,捧着这张穿越时光的借条,张兰庭茫然了,当年写下借条的人不知名姓,建国后历次整编部队,又到哪里去找这早已消失在时光里的“湘南司令部”呢?

  犹豫再三,张兰庭去了宁远县政府,将借条的情况和希望兑换的要求告知了县里。2000年,宁远县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来到张家鉴定了这张借条,认为借条真实,且出具了一张确认函。张拿回了确认函的复印件,等待兑现通知,这一等,13年又过去了。

  眼见借条迟迟不能兑现,妻子也于2008年去世,张兰庭想在自己离世前了却这桩心愿。今年7月,在亲戚的帮助下,78岁的张兰庭与64年前借条的故事被发布到红网上。

  是谁写下了借条

  张兰庭的故事立刻在网络上引起热议,当此事被转发到微博上后,更是引起了全国范围的网友讨论,其中声援者有之,质疑者也有之。

  对借条提出质疑的声音主要指向借条的真实性,其中有人认为这张借条文字简体、繁体混杂,借条正本中“马壹匹”用的是繁体的“壹”,而日期“十一月十三日”用的是简体字的“一”。

  但宁远县武装部却没有受这些质疑的影响,早在2000年第一次见到此物时就认定其为真品。对此北京的红色收藏家金铁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收藏过从红军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大量文物史料,并表示在自己看到的解放前的文本中,日期用繁体和简体的都大量存在。同时,一些书画界人士也提出借条字迹、格式、行文都符合当时历史。

  “借条的真伪其实看纸张、墨迹和印章就基本能够分辨。”金铁华仔细辨认了记者提供的照片,“这张借条墨迹已经透入棉纸,纸张状况不像伪造。签章是解放战争时期部队文书中常见的条印,条印的油墨含碳,完全不像现代仿制品。”

  张兰庭和借条的故事现身网络后,7月28日,宁远县武装部的工作人员时隔13年再次登门,他们又一次向张兰庭表示承认这张借条的真实性,同时明确表示,借条可以兑换。

  除了兑换外,张兰庭另有一个心愿,他很想知道当年写下这张借条的军官到底是谁,今日是否依然健在。

  据我军已公开的资料显示,1949年冬在湘南地区作战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12兵团46军136师和137师。从张兰庭回忆借马是为了转运伤员的细节来看,距老张家村距离最近的是136师408团在冷水铺地区发生的战斗。冷水铺即是今天的下辖老张家村的冷水镇,距离老张家村不到15公里。

  按照张兰庭对于写下借条者“佩手枪”的描述,结合随身携带“湘南司令部”条印的细节,有人提出此人军衔至少应在营级以上。

  “那个人(写借条者)个子比我们本地人要高一些,身材魁梧、皮肤较黑。”张兰庭回忆,“他说话不是这一带的口音,但是我可以听得懂,口音接近永州地区或者四川一带的‘官话’。”

  如何兑换成为难题

  这张64年前的借条到底价值几何,张兰庭自己说不清楚,但借条现身后,网上曾有人跟帖回复愿意出5万元购买。宁远县冷水镇党委书记蒋先定曾向红网表示,偿付方式会和张家人商量,双方达成协议后尽快偿付。他对红网称:“如果他们要马,就算我们宁远不产马,我们也会从外地买马还给他们。如果采用现金支付,那我们就要调查现在一匹马值多少钱。而且,镇里会向上级建议对张家的义举给予奖励。总之,一匹马无论如何跑不掉。”

  64年前的借条,是否只是“借一匹马,还一匹马”这样简单?

  按照张土荣当年购买马匹的20石谷子计算,按购买力折合现今的粮价,解放前旧计量单位1石约等于120斤,今年的粳稻最低收购价1.5元/斤,20石稻谷换来的马匹价值折合成人民币应有3600元。

  对于解放前我党我军人员在民间欠下的债务,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曾在全国范围成立过清欠办公室,清理从红军时期开始我党我军在各地筹集粮饷时所打的借条。由于多数借条未规定利息,当时的政策规定的原则是按照历年银行的存款利率计算到兑换时止,清欠工作一直到1970年左右结束。

  按照张兰庭马匹的价值为20石稻谷计算,计入1949年—1970年的历年存款利率,如兑换成粮食,将超过16万斤稻谷,价值超过24万元人民币。

  张兰庭并不知道这项计算的答案,站在已成为危房的张家老屋前,此时的他双手已捧不稳那张64年前的借条。他说自己今年78岁了,不知道还有多少日子,只希望能在去世前,了却这桩横跨了两代人的旧事。

  文并摄/本报记者 倪家宁

1 2下一页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