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 权威媒体 白领门户
红人访第237期
红人访第237期

《太极》连映,戏骨梁家辉甘当绿叶。

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刘江 追求见指望月的电视手艺人

2012/10/26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金望月

 (1 /1张)

  导演刘江最近比较忙。

  在9月公布的三个业界重要奖项中,他每次都有两部作品上榜。在长沙的金鹰奖颁奖晚会上,他导演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黎明之前》双双获得“优秀电视剧奖”。在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中,他的《媳妇的美好时代》和《誓言今生》双双入围。北京电视台盘点“电视剧辉煌30年”,从浩如烟海的作品中选出30部代表作品,《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黎明之前》是距今最近的两部作品。

  拿奖拿到手软的刘江没有放慢自己的工作进度,去年下半年,他用5个月时间拍摄了黄海波和童蕾主演的年代戏《乱世三义》,今年又花了整整10个月的时间进行后期制作,这部戏下月就要在各地陆续开播。而他眼下则在快马加鞭地拍摄新作《咱们结婚吧》。

  有些导演习惯在一种类型上苦思深钻,做精做专,比如陈家林之于历史剧,赵宝刚之于都市剧,而另一些导演则不会在一种类型上盘桓,而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比如刘江:他拍过公安剧《铁血青春》,官场剧《岁月》,商战剧《局中局》,都市情感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谍战剧《黎明之前》,以及即将开播的传奇剧《乱世三义》,下一步他还要拍名著剧《平凡的世界》。谈及为什么总是变换题材和风格,刘江说:“我是个手艺人,能从各种题材中发现与大众的契合点。我崇尚一种态度:‘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我拍电视剧不是为表达自我,更像是给大家伙做菜、做点心……抱着这种心态,我愿意多尝试一些类型。”

  实际上,刘江艺术理念的养成与他的从业经历分不开。他是个有故事的人。

  ■学的表演,干了导演

  问:您是电影学院表演系毕业的,同班同学蒋雯丽和许晴等都成了明星演员,而您怎么后来干上了导演?

  答:这事儿说来话长。1988年,北京电影学院只有表演系招生,导演系不招人。我当时形象不错,中戏和北电都是三试免考,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我选了北京电影学院。实际上我是个冷静甚至羞涩的人,老觉得当众表演这事儿有点“傻”,放不开,所以老是逃课,逃作业,毕业大戏也只在B组里面演了个小角色,几乎没上台。毕业之后当过歌手,在东方歌舞团呆过一段时间,但还是那个问题:别人在舞台上又蹦又跳,跟观众热情交流,我就跟个木头疙瘩似的在那儿傻唱,没多久就放弃了。后来又在歌厅唱了一个月,我的声音很好,技巧也没问题,就是台风不活泼,老板觉得我没前途,我也别扭之极,这一篇就算翻过去了。后来有段时间,一到晚上八九点钟就觉得胸闷、憋气,浑身上下不舒服,也查不出什么问题。后来我一琢磨,就知道怎么回事了:晚上八九点钟就是我唱歌时该出场的时候了,候场时很紧张,这是落下“后遗症”了。

  问:做演员不顺,当歌手不红,就做导演了吗?

  答:前途灰暗,处处受挫,当时心情特别郁闷。我清醒地意识到,表演绝对不适合我,我必须当导演!可是20多岁的人也不可能直接当导演,再说学的是表演,让你干也干不了啊,得充电。当时我就去电影书店,几乎把电影理论和实践、导演和表演的所有专业书籍全部买了。那是90年代中期,书也便宜,一本书一两元钱,《黑泽明自传》这样珍贵的图书也不过3元钱。我就抱了一大堆回家,闷头自学。有很多书是上学时就看过的,当时没用心,现在重新开始读。更多的书是头一回读,如饥似渴,像海绵一样吸收知识。大学四年我是混过来的,毕业之后却有三年发奋读书。那时候我和女朋友王彤还没有结婚,她挣钱养家,我闭关学习。看书,做笔记,拉片儿,写剧本,琢磨摄影技术,学习的日子很快乐,也很辛苦,唯一的娱乐就是看看《足球之夜》。三四年以后,我的头上白了一圈。但我知道自己的“内存”不一样了,我已经可以当导演了。

  问:一个刚刚走出书斋的人就能导戏?

  答:那不能够,当时缺的就是实践的机会。天从人愿,我的一个同学在《福禄双全》剧组当导演,就把我叫过去打杂。在这个剧组,我把所有的工种干了一遍,参与编剧,当副导演,有时还上手导戏,后期剪辑、配乐我全跟。这对我的锻炼非常大,一圈下来,我对拍戏的每个环节都有了了解,对于掌控现场也有了心得。到2003年时,真正的机会来了,世纪英雄的老总韩三平让我执导电视剧《铁血青春》,他说:“我就跟两种人合作,一种是没拍过戏的,一种是功成名就的。”很幸运,我这个没拍过戏的新导演得到了这次机会,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问:您的导演生涯是否一帆风顺?

  答:不顺。《铁血青春》拍成了以后,赶上“涉案剧退出黄金档”的政策出台,就只能在非黄时间播了,影响也不太大。我的第二部戏是《岁月》,根据小说《沧浪之水》改编的,写的是官场和官员的事,这本书当年轰动了文坛,是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佳作,要拍成电视剧,在播出上可能会受限。但投资方很有勇气,坚持要拍,我也很喜欢这部作品,在拍摄和制作过程中花了很大工夫。应该说,作品的成色很好,胡军、于和伟演得也很好,可是之前担心的事情发生了,这部戏被冷藏了五年,2005年的戏到2010年才播,而且删减也多。从业之初,就因为产业环境之故遭到两记重击,但我是个乐天的人,相信付出必有回报。我的第三部戏是《局中局》,剧本不成熟,拍摄时改动较大,即兴的东西较多,但播出时收视率很高。通过这部戏,我意识到:即兴表演是很鲜活也很抓人的东西,后来《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黎明之前》的拍摄中,我们都有即兴发挥。从这部戏之后,找我的人多了,我的选择余地变大了。

  问:这才有了《媳妇的美好时代》和《黎明之前》的鲜活?

  答:对,选择余地大了之后,就能挑自己偏好的题材。《媳妇的美好时代》有两点最触动我:那就是“温暖”和“喜感”。实际上,对温暖和喜感的追求是一个世界性的现象,电影《四次婚礼和一次葬礼》就在这两点上非常突出。当时我先选定了海清出演“毛豆豆”,之前看了她的《双面胶》,这虽然是一部现实主义作品,海清身上却有一种难得的喜感。然后又找了海清的同班同学黄海波,他们两人的配合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当时他们俩不是大明星,电视台还嫌阵容不够强,但播出之后出乎意料地火,横扫各种奖项,三年过去了还在拿奖。

  《黎明之前》是我坚持要拍的作品。当时投资方希望我趁热打铁,继续拍“媳妇”这样的家庭剧,如果能有好本子,我倒也不排斥继续拍这个类型。但我看到了《黎明之前》的本子,一下子就被吸引了。投资方劝我说,《潜伏》已经把谍战剧拍到了极致,咱就别凑热闹了。我说,这个戏不一样,他是强情节剧,纯度非常高,美剧化,里头的神秘和悬疑气氛非常吸引人,就拍了。吴秀波当时已经得到业内认可,但老百姓还不怎么认识他,我让他松下来,表情少一点,他的英俊和忧郁与刘新杰很匹配。林永健演谭忠恕,我也让他放慢节奏演,持重和威严感就出来了。我拍这个戏的时候状态非常好,演员们也很放松,互相碰撞、交流,经常出一些好点子。

  问:是不是拍的时候就预感到这部戏会火?

  答:那倒也没有。我的从业生涯太曲折了,我走的弯路太多了,《铁血青春》和《岁月》的磨难如在昨天,所以我相信一句话: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我从来不对一部戏抱太大的期望,说一定要播到什么程度。我只是尽心尽力地把戏拍好,剩下的事交给老天爷。关于《黎明之前》,我只能说我们拍的时候就知道这是一部好戏,但播出以后的巨大反响是完全没有预料到的。

  ■《乱世三义》,有关尊严

  问:对《乱世三义》有什么期望?

  答:《乱世三义》以清末民初到抗战期间东北地区的风云变幻为历史背景,展现了结义三兄弟唐子义、谷仁义、索智义从落草为寇,到投身东北军,最终扛起抗日大旗的传奇。清朝末年,他们从对抗土匪到当上义匪,专门收拾辽东一代的豪横之辈。清朝倒台,民国草创,他们加入东北军,与一直蚕食中国领土和欺压中国百姓的日本人展开较量,国虽弱而军人不怂,多次挫败日本人的阴谋。“9·18事变”之后,东北军几十万大军撤退入关,三兄弟率部进驻山里,就地展开抗日游击战……

  这部剧最吸引我的是它讲了一个关于尊严的故事。主人公唐子义身上集中体现了这个主题: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不甘心于和心爱的女人私奔,他要用八抬大轿迎娶叶玉姗,为此不惜和土匪杜三枪为敌,惹来塌天大祸。在落草为寇之后,他不甘心一辈子当土匪,设计捕捉了奉天将军的姨太太,卷进一场大麻烦,差点掉了脑袋。入伍参军之后,他不甘心受日本人欺负,专门狙杀蛮不讲理的日本浪人,又差点被枪毙。最后到了“9·18事变”的当口,他不甘心当亡国奴,发动了“哗变”,率领所部成为了抗日游击队。他的个性,在小事上求的是面子,在大事上要的是尊严,这部戏记录了一个二愣子到英雄的成长。

  问:作为一部41集的长剧,除了“尊严”,其他的主题吧?

  答:当然,每部长剧都是一部交响曲,都是复调叙事。名为“乱世三义”,兄弟情当然也是重点。如果说男女之间会有爱情,会有性的成分,为对方作出牺牲似乎还好理解,而异姓兄弟情纯粹是一个个体为另一个个体的付出,更感人,更稀缺。今时今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利益化了,那种没有利益夹杂其中,就是全心全意为对方着想的情义就更显珍贵。我本人上大学时有过这种体会,那时我对一个大哥言听计从,他对我也是全心爱护,所以我知道这种情感是真实存在的。

  这部戏名为“乱世三义”,三兄弟名字中各带一个义字,同时也有三层含义:从兄弟情义到社会正义,再到民族大义。随着时代背景的不断放大,个人恩怨渐渐退居其次,到最后一起聚集在“抗日”的大旗下,正如唐子义所说:“我们要让日本人知道,偌大的中国,有人在抵抗!”

  ■手艺开路,见指望月

  问:您把自己称为“手艺人”,这话怎么理解?

  答:手艺人就是我是有一技之长,并且要靠一技之长谋生的人。手艺人首先是生计,还能带来一些乐趣。拍电视剧就是为大众服务,大众看电视剧是有道德需求的,不能创作者自己哪儿都痛快了。价值观上必然是主流的价值观,不能是各色的、小众的价值观。我也知道,现实中不可能永远正义战胜邪恶,但是大众就是要这个。我自己也很喜欢边缘状态的文艺电影,比如《新桥恋人》、《烈火情人》,但它不一定能进入大众视线。我不是一个艺术至高论者,也不是一个艺术宗教者,我没把所谓的艺术看得有多么多么重要,我觉得好的事情是,投资者赚钱,我的手艺值钱,观众看了开心就得了。我选择的是大众艺术的道路,它就是一个智商取中、道德保守的东西。当然其中也会有一些真挚的、动人的、有灵气的东西,让我觉得乐在其中。

  问:手艺人有自己的职业标准,而资本有其商业意志,二者会不会冲突?

  答:资本的第一要义是商业利益,手艺人的追求是让手艺升值,这两者本质上没有矛盾。当然,投资方有时候会有私心杂念,比如说想把女朋友塞进来,如果合适那可以,不合适坚决不可以——这第一是损害了他的商业利益,第二如果这个戏赔了,我还丢人呢,我是手艺人,我不能让我的手艺因为资本的过度干涉而不值钱。通常来说,投资方都能明白其中的轻重,如果实在不明白,大不了不合作了。

  问:选择演员不容易,调教演员是不是更难?

  答:对演员,我从来不用导演权力去压他们,那是比较笨的办法。但是拍摄过程中肯定会有争议和分歧,我要做的就是把他们解放了,调动主观能动性。我一上来就说,“不许背词,用自己的语言来说”,演员一听就有一种主动性,谁也不愿意被动背词。我曾经学过表演,我知道主动跟被动是不一样的,把他的能动性调动起来,比照本宣科好得多。我非常喜欢有想法的演员,有的时候他的想法跟我不一样,我会认真地想谁是对的,我还真不会说因为这个就伤自尊了,面子在创作上不重要。有时候演员有一个想法,开始我可能觉得真挺麻烦的,要改动挺多,但是仔细一想,真好,那就按他说的来——我经常会这样。当然也有时候,他那个挺对,我这个也挺对,那就各拍一条。但是如果明显他的不对,那我就说服他。我不会用命令去要求他们,经常会商量。我会用不动声色的办法保护演员,让他们都觉得跟我合作很舒服。

  问:您怎么看导演和观众的关系?

  答:用佛家的话说就是“见指望月”。曾经有个哲人伸出自己的右手,手握成拳,只伸出食指,问身边的人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周围的人说“食指”,哲人说不是,“你们应该看到我食指所指的月亮”。月亮是真理,指头不是,我希望我拍的电视剧就是那根指头,而观众如果能通过它看见真理的“月亮”,我就非常高兴了。见指望月,而不是“见指忘月”,是我追求的境界。

  ■文/金望月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