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胡锦涛:促进体面劳动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2010/09/17 02:36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开幕式前,胡锦涛会见出席会议的APEC各成员代表团团长 ■摄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开幕式前,胡锦涛会见出席会议的APEC各成员代表团团长 ■摄影/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昨日上午在京开幕。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开幕式并发表题为《深化交流合作 实现包容性增长》的致词。

  胡锦涛强调,亚太区域合作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应该携起手来,充分运用亚太经合组织这一合作平台,深化合作,拓展合作,不断朝着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不断造福亚太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

  胡锦涛强调,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应对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要推动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有效应对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和挑战,各国各地区必须加强交流合作,协力解决经济发展中的深层次、结构性问题。实现包容性增长,切实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社会问题,为推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实现经济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社会基础,这是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需要共同研究和着力解决的重大课题。

  胡锦涛指出,实现包容性增长,根本目的是让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国家和地区、惠及所有人群,在可持续发展中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我们应该坚持发展经济,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加社会财富,不断为全体人民逐步过上富裕生活创造物质基础;坚持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人人平等获得发展机会,不断消除人民参与经济发展、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方面的障碍;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

  胡锦涛就本次会议主题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优先开发人力资源,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加快形成人力资源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优先调整人力资源结构,优先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大力激发各类人力资源的创新活力和创造智慧。

  二是实施充分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是民生之本,实现社会充分就业是让更多人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把充分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最大限度创造劳动者就业和发展机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相应的财政、金融、产业等方面政策,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健全面向所有困难民众的就业援助长效制度,完善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联动机制,促进体面劳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三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能力,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引导广大劳动者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成为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劳动者。

  四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财政的社会保障投入,扩大各类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中国决定会同各成员启动“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项目”

  胡锦涛强调,务实合作、互利共赢,是实现亚太经合组织各成员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要加强经济技术合作,推动区域贸易和投资自由化,缩小成员间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要拓宽人力资源开发合作领域,重点帮助发展中成员开发人力资源。胡锦涛宣布,为推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领域合作,中国决定会同各成员启动“亚太经合组织技能开发促进项目”。

  胡锦涛指出,中国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倡导者,更是包容性增长的积极实践者。中国强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本身就具有包容性增长的涵义。我们既强调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又强调坚持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起来,以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着力点,大力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我们将继续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不断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新华社

  人社部部长称中国将努力

  实现充分就业和体面劳动

  新华社电(记者 赵超 徐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16日开幕的第五届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开发部长级会议上作主旨发言。

  尹蔚民昨日表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以及体面劳动的目标。

  尹蔚民在发言中提到,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将扩大就业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在推进重点产业调整,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推动节能减排过程中,进一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将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新的就业增加点结合起来。将增加就业机会与提高就业质量、改善就业环境结合起来,积极推进实现体面劳动。

  尹蔚民指出,中国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提高人力资源质量。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强化教育和培训,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着力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就业创业能力,推动中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

  尹蔚民同时表示,中国还将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社会保障的制度,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的社会保障;不断扩大覆盖面,稳步提高保障水平,使人民群众切实分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多渠道加大资金的投入,推动社会保障可持续发展,为经济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两年新增投资4万亿元

  创造2200万个工作岗位

  新华社电(记者 徐博 崔静)尹蔚民透露,我国两年新增4万亿元投资,创造2200万个就业岗位。

  尹蔚民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我国及时出台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一揽子计划,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大规模增加财政支出和实行结构性减税。

  通过缓缴社会保险费,降低企业社会保险费率以及提供社会保险补贴、岗位补贴和培训补贴等措施,2009年,为160多万户困难企业稳定了6000万个岗位。

  尹蔚民指出,我国加强了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我国实施“特别职业培训计划”,提供职业培训补贴和创业支持,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时间,以减少失业人员数量,提高职业转换能力和就业适应能力。2009年,全国共组织2100多万城乡劳动者参加政府补贴的职业培训。

  尹蔚民表示,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经济体和最大的发展中经济体,中国在人力资源开发领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是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过程中,城镇青年新增劳动力和农村青年劳动力转移就业压力更加突出。

  二是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者技能更新提升过程中,就业结构性矛盾更加尖锐。

  三是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目标过程中,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扩大覆盖范围、提高保障水平、改进管理服务的任务更加繁重。

  四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新形势下,健全三方机制,加强社会对话,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需求更加强烈。

  人社部官员回应“延迟退休”猜想

  退休年龄暂时不会调整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15日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

  人社部副部长王晓初透露:“目前,我们对退休年龄的问题还在进行研究。这个问题需要综合考虑中国人口结构变化的情况、就业的情况来进行研究。我们注意到国外有一些国家在研究、讨论或者已经决定要提高退休的年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在国外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此前,有研究机构曾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应当延迟退休年龄。有人因此误以为我国即将更改退休年龄,并引起讨论。

  据介绍,我国目前法定的退休年龄是男职工年满6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从事井下、高空、高温、繁重体力劳动和其他有害健康工种并在这类岗位工作达到规定年限的职工,男性年满55周岁、女性年满45周岁退休。

  据了解,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在退休年龄方面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一是退休年龄偏低与人口寿命延长的矛盾;二是女职工按不同身份执行两种退休年龄。这在企业早已打破干部、工人身份界限的情况下难以操作,在实际工作中引发诸多纠纷;三是提前退休问题比较突出。

  之前有人提议,我国可以采取“弹性退休”制度。例如在美国,有一个可以领取养老金的年龄,但实际退休年龄,员工可以根据自身状况跟用人单位协商决定。但专家认为,这种方式不适合我国目前的社保制度以及财政制度,并且操作中会产生很多新的问题,短期内可行性不大。

  ■据《人民日报》

  
热点图片
发表评论
   注册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