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 权威媒体 白领门户
专访周渝民:
专访周渝民:

我不怕衰老,因为梦想不会跟着老!

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淩叔华之“淩”姓考

2013/07/19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蔡登山

 (1 /1张)

  ◎蔡登山(台湾)

  前不久看到历史学者王尔敏先生的《淩叔华身后不寂寞》一文,初看标题第一眼的反应以为是手写之误,怎么把淩叔华的姓从两点水,变成三点水呢?随着文章看下去王先生说:“淩女士无意中向我提到我中央研究院前辈凌纯声先生,她说明凌先生和她并非一个同族宗姓。她说凌先生之凌是两点水,她自己本姓之淩是三点水。此言是我亲听她讲。当时不觉奇异,但却始终记得此说。近时广阅有关淩叔华著作各本以及学者之讨论淩叔华,绝无一人一书写对。再加上大陆使用简体字,此错真难纠改。”他接着说学者专家提到淩叔华的父亲淩福彭,也只有中研院近史所魏秀梅教授所编的《清季职官表附人物录》用的是三点水之“淩”,是正确的。他有淩叔华写给他的六封信,其签草书,必是三点水画一直下之线,自非两点水字样。后来透过中研院近史所陶英惠先生的联系,蒙王先生慨然赠予我六封淩信的复印件,果然所言不虚。网上又见丁贞婉提供淩叔华《花气熏人》帖,签名样式亦同书信。

  “淩”、“凌”两字同音,但意义有别。“淩”,是恐惧而战栗也。姓也。而“凌”是积冰曰凌,战栗曰凌,犯也,越也,升也,暴也,又姓也。所以“淩”、“凌”两种姓氏是共存的。据郑樵《通志》氏族略说:“卫康叔支子为周凌,子孙以官为氏,吴志有凌统。”也就是说,凌是春秋时卫康叔有子在周朝为凌人之官(掌管冰政),这一支的子孙后来就以官为姓,到了三国时代,孙吴的大将凌统大概就是其后裔。但《广韵》说:“淩,水名,出临淮。亦姓,吴将有淩统。”因此《姓谱》云:“淩本作凌,自《广韵》引作凌,后乃混用。”清朝的经学大师淩廷堪在《宁国淩氏宗谱序》中云:“窃谓吾族受氏之由,当据《通志》以官为氏,而字则当据广韵从水‘三点水’作淩。犹之邵氏出自召公奭,后加‘邑’作‘邵’,袁氏出自辕涛涂,后省‘车’作‘袁’也。何也?《广韵》于三点水旁‘淩’字下注引吴志偏将军为证,而与二点水旁凌字下面注但云‘冰凌’,别无他语。则当时所见吴志原文,固是从三点水之‘淩’字也。”因此可知三点水旁之淩是从两点水旁凌姓分支而出,但何时分出,目前尚无证据,只知道三国时东吴就有淩统大将了。

  走笔至此,突然想到被誉为继詹天佑之后的“铁路圣人”,曾负责修建陇海铁路、粤汉铁路等,并于一九四八年获选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的淩鸿勋(1894~1981)。他是广东广州市人,与淩福彭同乡。据他的访问录说,他的祖先原来也是姓“凌”,近一百多年来才用“淩”姓,他后来在《年谱外纪》也说:“我远祖的墓碑都是刻着凌字,故都雍和宫前清进士题名碑我见着一位远祖的姓名是刻凌字,又偶然得到一本我六世祖乾隆年间的殿试原卷,卷上所写姓也是从两点,这都是极有力的考证。”至于后来如何多上一点,他说到了他的叔祖于光绪三年丁丑科中进士,礼部在榜上写成三点的淩。当时有向礼部质询,而礼部说淩是对的,而且进士的榜已给皇帝亲阅核定,不能轻易变更。此后他们全族将姓多加一点而为淩。或许当日真有好古的大臣见殿试的举人姓凌,便自作聪明,认为凌字不见于《广韵》与《康熙字典》,便提笔替他多加一点,进呈御览,于是成了铁案,以后便不能改了。但此说亦未必可靠,因为到光绪二十四年戊戌科,有凌福勋,又有凌春鸿,他们都是翰林,是两点水的凌。淩福彭是光绪二十一年进士,据魏教授查对过《清实录》是三点水的淩没错,至于其祖先是否原本两点水抑或是三点水,则未可确知。

  淩鸿勋说,对于他的姓多年来时感困扰。他自从入学读书,所有记录都写作两点,他曾一再向学校声明是三点的淩,但因为改不胜改,他也没法,只得听其自然,他本人写的三点水淩就好了。因此当他被问及和社会上稍知名的凌某是不是一家?他总以诙谐的口吻回答说:“我们‘差一点’。”有些朋友知道他是三点的“淩”以后,常向他道歉说:“真对不起,我以前写信给你,总是把你的姓写作两点的‘凌’。”淩鸿勋总是回答说:“不要紧,我不在乎‘这一点’。”(见之《年谱外纪》的前言),但据见过淩先生的陶英惠先生、魏秀梅教授说,其实淩先生非常在意他的三点水“淩”姓。

  我们不知道淩叔华有无类似的困扰,但她既然向王尔敏先生说过是三点水的“淩”姓,而且记载淩福彭的“淩”姓是官书,其正确性理应毋庸置疑了。尽管如此,我还是打了电话给北京的淩叔华女儿陈小滢女士,问她能否找到祖谱,她说没有,后来找到一份一九二六年一月有关史家胡同的一份文件,后面的签名却是两点的“凌”字,不同于她其它草写的“淩”字,是否淩叔华有时也约定俗成写成两点,不得而知。“淩”、“凌”虽是同音,尽管“淩”姓还是从“凌”姓分出,但“必也正名乎”,我们还是蛮在乎多“那一点”。供图/小小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