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秘笈
今年开学,儿子就“升级”成小班的小盆友了,哈哈!
去年九月份,咱家小猪还不到三岁。我这个“狠心”的妈就义无反顾地送他进幼儿园小小班锻炼了,头一天进园的情景历历在目,孩子哭爹妈能不肉疼?送进去以后,我们家长都不走,爱凑一起说说各自孩子的情况。一段时间交流后发现,每个“小不点儿”的状态是一人一个样儿,有一开始哭闹得特厉害的,也有后来居上的,我们家这个就属于后者,越往后越难哄。老师以“过来人”的经验安慰我们家长说,在1-5岁这个年龄阶段,孩子的安全依恋没有形成,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喜欢“粘着”妈妈。从七八个月开始,很多孩子喜欢用哭声“拴住”妈妈,这是孩子在寻求安全感,这种情况在心理学上被称为“分离焦虑”。
孩子适龄入园,一方面是给大人或者老人“卸担子”,另一方面,孩子也可以认识新的玩伴和学到一些小家庭所不能给予的集体意识,各方面都能够得到很好的锻炼。可“小不点儿”不这么看,你老一味地说幼儿园多好玩,话说多了就没说服力,也打动不了人家。怎么办呢?只好蹲下来跟他耐着性子,用点小策略讲大道理。
办法1:别无选择法
儿子:“今天不去幼儿园,去××。”
妈妈:“小朋友都去幼儿园了,××没有小朋友,不好玩。”
说明:骑车早起送孩子的时候,经过小区××公园,除了早起的老人,基本没什么小孩出来。事实就在眼前,没话说了。
办法2:物质诱惑法
儿子:“妈妈不去上班。”
妈妈:“不上班就没钱,没钱怎么给东东买玩具呢?你要托马斯吗?”
说明:物质诱惑的办法貌似好用,但我却不常用。培养个“腐败”分子可是后患无穷,希望让孩子懂得挣钱的不易,所以有时候会拒绝他动不动就要玩具的要求。
办法3:榜样示范法
儿子:“不去幼儿园,在家。”
妈妈:“你看姐姐,她也是坐她妈妈自行车去幼儿园……你看,这个小弟弟,他和爸爸手拉手,自己背着小书包就进去了,对吧?东东也和妈妈一起手拉手进去,好吗?”
说明:激发孩子的小志气,谁都希望被赞美。
办法4:居安思危法
儿子:“去划船。”
妈妈:“好,今天周末,爸爸妈妈不上班,带东东去划船。但明天爸爸妈妈要上班了,东东也要去幼儿园,好吗?”
说明:周末别乐不思蜀,得意忘形。来个预防针,就不至于“周一综合症”太严重,呵呵。
办法5:拉帮结派法
儿子:“不起床,不去幼儿园。”
妈妈:“楠楠哥哥呢,妞妞妹妹呢,他们都去幼儿园了。你要不去,他们会找你的:‘东东呢,东东怎么没来呀?’毛毛老师也会给妈妈打电话的,对吧?他们都很喜欢跟你玩,我们赶紧出发吧。”
说明:戴高帽子,充分显示其受欢迎程度和重要性,小家伙就自然当了顺毛驴。
呵呵,以上几条,都是我这个“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妈妈琢磨出来的小体会,也不知道是否正确。分享一下,希望能给焦虑的爹妈一个小参考,一起帮助孩子完成这个人生的小过渡。
■文/糖果缤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