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北京青年报

资讯站娱乐站搜索青年论坛短信邮件  天气预报加入收藏夹
YNET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寒门女孩以蜂蜜喂大 上学后老师学校接力支助
◇字体:[ ]   来源: 汉网-武汉晚报 (10/01/08 14:19)

霍蜂姑在高一(五)班认真听讲。

霍蜂姑一家住在废旧墓堂里。

霍蜂姑的父亲翻字典认字,为妻子寻找药方。

  爱心:“小蜜蜂”幸遇女老师接力:给“小蜜蜂”找学校


  前日上午,记者冒着寒风来到霍蜂姑的家:蔡家墓堂。


  走过一片小竹林,迎面而来的是一排破败的房子。一位满脸冻得通红的妇女正在屋前给几条大鱼擦盐。鱼散发着一股臭味,显然已经死了很久了,屋前的院里,晾着九排已经腌好、同样散发着臭味的鱼。她正是霍蜂姑的妈妈蔡连珍,看到有人来,她赶忙起身:“这些鱼是周围几个鱼塘里死了的鱼,他们也不要,我就捡回来明年吃。”


  她家的客厅,也就是墓堂的主厅里,陈列着大大小小很多骨灰罐,看起来毛骨悚然。走过大厅,就是几间黑暗潮湿的小屋,头一间是蔡连珍夫妇的卧室,第二间是厨房、第三间是两个女儿的卧室。所有房间的窗户都是洞开的,寒风呼呼往里面灌。房间屋顶一直在滴着水,看样子很久没有修缮过了。


  整个家没有一张椅子,没有任何家具。但在霍蜂姑姐妹的房间里,竟然还摆放着一张课桌,上面放着一本《新华字典》和几本小学课本,这是妹妹霍蜜姑的东西。几本书虽然不多,但很整齐干净。


  提起大女儿霍蜂姑,蔡连珍脸上写满阴云:“她现在在一中上学,我每个月最多只能给她120元钱生活费,这还是借来的。从小到大,两个孩子从来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在新洲一中阳逻校区高一(5)班,有个叫霍蜂姑的女学生。单单从她的名字上看,也许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您了解到她的故事,你只会感觉到一种东西:感动!


  说起霍蜂姑,不得不提到发生在1992年7月15日的事。


  那天,来自安徽怀远的流浪养蜂人霍贵青正在阳逻江边一处荒地上放蜂,突然听到上游有人喊:“有人跳江自杀了!”顺着喊声看去,只见一女子正在江水中挣扎。霍贵青跳进江水里,将女子拉上岸边,并给她找来食物和衣物等。


  原来,这位名叫蔡连珍的女子患有精神病,她本住在仓埠镇,几天前自己到处行走,到了阳逻,因精神错乱跳江自杀。被救起后,她自己也说不清家庭住址等有效信息,当时已经52岁的霍贵青只好带着她一边养蜂,一边寻家。


  霍贵青说,蔡连珍的精神病非常重,不治疗肯定不行。但是他也几乎身无分文,在一位路人的提示下,他想到了自己酿的蜂蜜。那之后,他每天都要给蔡连珍做蜂蜜水喝。


  只喝蜂蜜水,效果也不好,农村出来的霍贵青想到了草药。他从书店里买回《新华字典》和《本草纲目》、《百草良方》等书,开始了学认字兼学医的过程。几年里,一本《新华字典》被他几乎翻烂了,同时他也学到了很多治疗精神病的药方。在蜂蜜和草药的作用下,十几年里,蔡连珍的精神病慢慢被控制住,他们的两个女儿也相继出生了。


  多年里,霍贵青夫妇带着女儿从阳逻到东西湖、再到汉川养蜂。因为营养不够,母亲奶水不足,两个女儿小时候最主要的食粮也是蜂蜜。于是,女儿的名字也干脆叫霍蜂姑、霍蜜姑。


  贫苦的一家人,在蜂蜜的滋养下,终于在2004年回到蔡连珍的老家新洲仓埠。他们的住所,是仓埠一家墓堂,里面摆放了很多骨灰罐,阴森、凄凉。由于没钱养蜂,他们只好在墓堂前面开荒种地,维持一家生活。


  爱心:“小蜜蜂”幸遇女老师

第 >1>2>3 页 下一页>>
      北京青年周刊 | 北京青年报 | 信息产业报 | 北青网 | 法制晚报 | 竞报 | 第一财经日报Beijing Today | 中学时事报 | 北京科技报 | 北京少年报 | 休闲时尚 | 时事魔镜 | 三十九度二 | 青年周末 | 河北青年报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10639号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招聘人才 | 联系我们 | 用户注册 | 法律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