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 权威媒体 白领门户
专访周渝民:
专访周渝民:

我不怕衰老,因为梦想不会跟着老!

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真的到了讨论死刑存废的时候了

2013/07/19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同样是因为集资出事,曾成杰并没有受到吴英那样的广泛关注。但是,当他的女儿在微博上披露,她和她的家人还没来得及见上最后一面,这位曾经的湘西商人就被匆忙执行了死刑,整个社会的目光一下子就被吸引了。随后,湖南省两级法院的糟糕表现,更将人们的疑问引向了案情乃至司法制度本身。长沙市中级法院宣称,法律并无明文规定,死刑犯执行死刑前必须跟亲人见面。在受到潮水般的质疑后,该院道歉并删除了相关微博,同时又辩解说,曾成杰未提出会见亲属的要求。湖南省高院则把曾成杰未跟家人见面的原因,归结为长沙中院没有其家人的联系方式。这些错讹、苍白、儿戏般的信息发布与辩解,让人们看到了一桩死刑案扑朔迷离的一面。

  曾成杰其罪当诛吗?很难说。法院处死曾成杰究竟是分配了正义,还是制造了不公?也难下定论。秘密处死的做法是否违背基本的人道原则?这个则毫无疑问。但是,整个事件中,让人体会最深的还是死刑制度的“野蛮”一面。其野蛮,不仅在于它对生命的剥夺,还在于它如同一块黑幕遮蔽了一切。它拒绝反思,拒绝应答。在这一点上,它更像司法符指网络背后的实在界废墟。死刑之冷,不在于它是生命的反面,而是它的零度叙事特征,它不向任何发问做出反馈,因而,它也不提供任何检讨的可能。曾成杰死了就是死了,再讨论公正与否已经没有意义,而且也不可能再有真实的答案。对事实的遮蔽和对正义的混淆,有时就是死刑之所以存在的理由。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处死,都与这种遮蔽的需要有关。

  很多人相信,死刑能够消弭人们心中对犯罪的仇恨和愤怒,从而给社会带来平和,所以死刑执行在历史上曾经是所有民族的节日,是一出壮丽的杂耍或戏剧。但是,当人们发现,死刑的心理按摩作用其实是一种谬误之后,死刑执行逐渐变得隐秘化,绝大多数死刑执行都不再公开表演了。与这种功能性的误解相似,死刑的哲学正当性也从来没有得到证明。死刑有正义性可言吗?死刑之所以存在,是要宣示这样一种观念:对他人生命的剥夺是不可饶恕的罪行。但是,它采取的方式却又是剥夺生命,它仿佛在说,只要理由正当,剥夺生命也是可行的。那么,什么才是正当的理由呢?国家赋予自身剥夺生命的行为以正当性,难道不就是在向公民演示如何对丑恶行为自我赋权吗?有多少蓄意谋杀者,不是同样振振有辞地说自己是替天行道呢?

  在我还上高中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经常被组织去参观某种巡游。一辆解放牌大卡车上,五花大绑着几个面目不清的人,两侧是全副武装的军人,甚至有一挺机枪架在车顶上。卡车所过之处,人流如织,人们脸上流露着打鸡血般的兴奋与刺激。观看结束后,学校的围墙上很快就会贴出一批黑白照片,画面中,死刑犯歪倒在地上,身上的弹孔清晰可辨。我还曾经见过邻村的一位老人,挑着一副奇怪的担子,一头是一只小盒子,另一头则是一面铜锣,他就这样走遍每一个村庄,一边敲锣一面喊着:“大家不要学我的儿。”后来才知道,这是一位强奸犯的父亲在政府的要求下,带着儿子的骨灰在示众。我不知道,这种对死刑的演示是否对我起到过敬畏生命和尊重法律的作用,但我的心中留下了无法磨灭的恐惧。直到现在,我才了解到,死刑对恶性犯罪的吓阻作用从来都是靠不住的传说。那些取消死刑的国家,几乎都没有出现恶性犯罪的高峰,相反犯罪率有所降低。那么,围观死刑的作用又是什么呢?是对不幸的消费,还是满足人性中的嗜血渴望?

  没有任何一种司法制度,能够展示自己的绝对严密和完美。由司法制度执行的死刑处罚,也就历来多有谬误。类似聂树斌那样的现象,并不是全然的中国特色。美国人曾经对自己历年的死刑已执行案件进行复核,发现由于技术或程序的原因,有相当一部分案件很难确定真伪。但无论是来自制度本身的检讨,还是民间对死刑案件的怀疑,都同样指向一个可悲的结果,即死刑的无法逆转。生命被剥夺,却不知道是否正当。曾成杰的案子,就给人这样的感觉。曾成杰对他的律师说,“我可能要完了”。这究竟是一个罪犯对自我罪行的悔悟,还是无辜者对司法制度失去了信任,将不会再有人知道。

  吴英可以免死,曾成杰却被匆忙执行死刑,这反映出法律实施过程中的某种不一致性。但更残酷的事实,还是死刑罪名在经济犯罪领域的轻率适用。民间集资究竟是一种正当的企业融资行为,还是集资诈骗犯罪,在理论界和实务界都存在争议。经济活动受制于权力的引导和限制,而带有无法回避的暧昧特性,也是当下中国的特色。死刑在经济犯罪领域不加节制地运用,不仅是对生命价值的严重低估,还可能让死刑成为恶性竞争、权力打压乃至非常征收的工具。只要企业家陷入某种形式的“围猎”,坐牢乃至杀头就成为无法逃避的宿命。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企业家的“原罪”将成为一种把柄,一枚随时可能引爆的炸弹,它把企业家置于天意难测的险境,今天你还在和市长共进晚餐,明天就可能变成一抔骨灰。这种不确定性作为极其高昂的成本,必然成为民营经济的毒药,从而加速企业家的逃离。曾成杰之死给经济领域带来怎样的深层震荡,将会在未来不断显现出来。

  死刑是人类文明最恶劣的遗产,它与人性中普遍存在的黑暗有关。死刑的存在,让生命价值的种种高尚说辞都显得无比苍白。也许真到了思考这一问题的时候了:死刑对当代中国真是不可或缺的吗?世界上已经在法律或事实上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多达百个,这些国家并没有陷入任何形式的混乱,其人民的生命权并没有受到更严重的威胁。最近三十多年来,废除死刑的国家多达八十余个,它们的经济、社会、教育和文明水准未必都比中国要高。近年来,实际执行死刑的国家只有二十多个,中国作为地球上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作为最古老文明的后裔,就赫然置身其中。中国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仍是国家机密,中国刑法中适用死刑的罪名仍然高达五十多个,死刑冤案却以不同形式暴露出来。我们有勇气从事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济创造和社会实践,我们能够飞入太空、深潜海底,为什么却没有勇气思考死刑的存废?我们为什么要置身于现代司法文明的另册,我们所害怕的又究竟是什么呢?

  一百多年前,雨果在法兰西第二帝国制宪会议上发表演讲,他谴责“鬼鬼祟祟的隐秘执行的死刑完全变成了社会对个体的谋杀”。他质问,你们认为死刑有教育意义,你们要用死刑教育人们不要杀人,但你们怎么能在杀人的同时教育别人不要杀人呢?他呼吁立法者、经济学家、政论家和犯罪学家鼓起破釜沉舟的勇气,废除死刑、摧毁无知和悲惨,打开“生机勃勃和充满人性的新篇章”。即使在今天听来,雨果的话同样振聋发聩,同样有现实意义。从谈论死刑的废除开始,我们也终将打开更诚实、更文明、更人性的新篇章。

  文/老猜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