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 - 权威媒体 白领门户
红人访第247期:
红人访第247期:

张嘉译自曝与范伟戏中父子戏外是哥们。

中国国际军事科技探索社会参考消息观点交锋财经体育娱乐评论图片专题青年论坛YNET.com北青网首页
YNET.com 北青网 >> 北京青年报 >> 正文

加大民生投入更需提高民主水平

2013/01/18 00:00:00    来源:YNET.com 北青网       作者:潘洪其

  今日社评

  本报评论员 潘洪其

  “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具体的民生问题着手,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发展和扩大民主。一方面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一方面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坚持“以民生促进民主,以民主保障民生”,必将为民生发展和民主进步创造更大的希望。”

  近段时间,许多地方都在盘点去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情况,并提出今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目标。如去年山西省81%的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支出,今年将继续提高多项社会保障、医疗补助标准。吉林省去年用于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比接近八成,该省财政已经连续6年将新增财力的70%用于民生。江苏今年安排80%的省级财政支出用于民生领域,养老保险、新农合补贴标准都将提高。广州市今年用于教育、社保、卫生、社会服务等民生方面的财政支出占比为76%,比去年增加10.2%。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如天。从就业、住房、医疗到教育、环保、养老,每一项关系百姓生活和权利的民生内容,都体现了百姓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诉求,是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保障的重大课题。各地将公共财政重点投向民生领域,努力保证民生投入比例不断增加,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到显著成效,局面令人欣慰。

  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它从来就与发展和扩大民主密切相关。保障民生需要公共财政加大对民生的投入,而公共财政首先是政府以税收或非税收方式“取之于民”的结果,政府将公共财政投入民生领域,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必然要求。在“用之于民”的环节,只有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确保公共财政投入民生的投入在规模上“用”得充分,在结构上“用”得合理;在“取之于民”的环节,同样也需要尊重和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才能确保政府的税收和非税收入“取”得公开正当,符合公平正义。在这两个环节发展和扩大民主,就是为了监督、制约政府权力,努力追求少“取”多“用”的理想目标,避免多“取”少“用”或用之无方。

  公共财政“取之于民”,就是政府从国民收入中切下一块“蛋糕”,这涉及到国民收入中政府、企业、居民三方如何进行分配的问题。收入分配改革对公共财政“取之于民”具有重要影响,改革遵循什么样的方向、路径,直接涉及亿万普通居民的切身利益。据报道,酝酿8年之久的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有望在今年全国“两会”前后出台。此前,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曾在职能部门、官员、专家和有关人士中多次征求意见,但至今尚未像医改方案、教改方案那样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普通居民难以对收改方案充分行使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这不能不说是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制定过程中的一个缺憾。

  普通居民难以参与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缘于公众参与的民主渠道不畅通,民主形式不发达。所谓“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保障和改善民生要从具体的民生问题着手,核心却在民生之外,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更在于发展和扩大民主。说到底,改善民生不只是一个“财政收入增加了,可以更多惠及百姓”的过程,更应当是一个各级人大认真审核和监督政府预算、公众积极参与政府财政行为的过程,一个发展和扩大民主、用民主为民生提供更加坚实的法治保障的过程。

  从各地居民积极参加民生建设,加强对民生事务的参与和监督,到社会各界呼吁收入分配改革加码提速,要求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足见公众对民生幸福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公众行使民主权利的意识大为增强。我们一方面继续加大民生投入,一方面不断提高民主水平,坚持“以民生促进民主,以民主保障民生”,必将为民生发展和民主进步创造更大的希望。

版权所有 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不良信息举报热线:010-65901655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010-82615762 举报邮箱:[email protected]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号0108275京ICP证 090260号京新网备 2010009号北京青年报网际传播技术有限公司 京ICP证 090260号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招聘人才联系我们用户注册法律事务给网站挑错